對于國內影視市場來講,這個夏天有點“冷”。報道稱,近年來被影視市場視為制勝法寶的“IP”,似乎在這個暑期檔集體“啞火”了。根據官方最新數據,2016年7月,全國電影票房約45.15億元,同比去年的55.06億元減少了近10億元,降幅約18%。這是繼4月之后,今年月度票房出現的第二次同比負增長。
市場就是這樣,當類似題材一擁而上,消費者難免審美疲勞。何況一些影視劇重題材、輕制作,重資本運作,忽視市場需求,想搭便車,結果遭遇滑鐵盧也是必然的。看看這個暑假檔的電影,青春、玄幻題材扎堆,續(xù)拍電影多、新IP少,國產電影多、引進電影少,觀眾自然不會買賬。
比如《致青春2》,致敬一次讓人感傷,致敬兩次就無聊了,如果還再拍下去,那只會變成逗比。再美好的回憶,也架不住“別有用心”的商家連番炮轟。當然,這里頭也有非市場的因素,涉及觀眾口味變化。比如時隔13年的回歸之作《海底總動員:多莉去哪兒》,無論從故事結構還是制作質量上都無可挑剔,在海外市場斬獲甚豐,但在內地市場卻不溫不火,好像挑不起人們的太多興趣。
但這并不是國產影視劇的冬天。相反,目前正處于國產影視的漫長的收獲季。2015年是中國電影的豐收年,全年總票房高達440.69億元,同比增長48.7%,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.36億元,占總票房六成。以單部影片論,《西游記之大圣歸來》以9.56億元票房成為國內最賣座動畫片,《捉妖記》以24.39億元票房成為國內最賣座電影。而今年至今票房收入已超300億元,比去年實現這一目標提前了近一個月。雖說這距離600億元目標仍有不小距離,但從總體看,國內電影市場仍處于增長期。
值得一說的是,目前國內影視劇相對以往更加國際化,也更加大氣。比如相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武俠連續(xù)劇,如今的玄幻類電視劇畫面之精美,道具之講究,前者遠不可及。許多國產電影嚴格來講也不算地道的“中國造”,從資本到選角到制作團隊,都真正實現了國際化。別的都不說,這就是國產影視劇的巨大進步。
目前,國內影視劇的短處,集中出現在原創(chuàng)故事缺乏,題材稍嫌單一等方面。比如近年熱門的IP“大話西游”系列,出自于對經典的改編演繹,而許多玄幻、懸疑作品,其實是學習模仿國內類型寫作的產物。一些玄幻作品里世界設定,也未脫離《魔戒》等國外大IP的思路。再加上一有什么類型作品大火,就有大量資本、團隊涌入,搶奪市場份額,這就造成內容生產千篇一律的格局。
這背后一方面凸顯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的弊端,另一方面也表明,真正的IP“王者”尚未出現。真正的大IP,其地位會像《哈利·波特》《魔戒》那樣,難以撼動。對國內影視劇市場來講,這些問題并不是像資本、技術或明星那樣,可以在較短時期內迎頭趕上,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需要制度環(huán)境的滋潤,寫作上的艱難跋涉,以及影視劇從業(yè)人員的苦心經營。相信按照國產影視劇目前的高制作水準,真正的王者IP,或只需等待多一些時日。
作者:魏英杰 來源:廣州日報 發(fā)布時間:2016年8月15日
一對一,專家服務
撰寫高效,遞交快捷
授權率高,安全性強
全程托管,進度可查